搜索

陕西旅游集团-凯发k8国际官网

来源:西安晚报 日期:2018年08月13日 浏览量:11446

沿黄观光路宜川段全长88.56公里,途经该县云岩、壶口、秋林、集义4镇16个行政村,改变了85个自然村、61375人的出行,不仅把附近大山里的村落串联了起来,还为原本土生土长的乡亲们提供了一个大大的舞台。

演绎《黄河大合唱》

农民走上演艺路

沿黄景观路进入延安境内后,从南到北“邂逅”的第一个旅游景区就是位于宜川县的壶口旅游观光区。滔滔不绝的黄河水流经壶口时,从400米宽的河面突然像漏斗一样被束成不足50米宽的奔腾激流,形成了非常壮美的壶口瀑布。

姚续伍,就是在这壮美景区内主演《黄河大合唱》的一个地地道道的当地名人。

“你找谁?姚续伍啊,在舞台上搬道具呢。”7月中旬的一个下午,壶口景区《黄河大合唱》大舞台前,工作人员指着台上一个瘦瘦的中年男子对记者说:“他是我们的会长,《黄河大合唱》的主演,以前他可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。”

“采访我?哎呀,我都不知道该说些啥。”听到记者要采访他,55岁的姚续伍有些羞涩,用头上的白羊肚毛巾一边擦着脸上的汗水,一边指着舞台后面的一个窑洞说:“咱们进屋里谈,这里太晒了,屋里凉快些。”

“沿黄景观路去年开通后,陕旅集团就邀请我们来这里固定演出了。这些演员大多是我们村的人,现在收入非常好。原来想都不敢想的好事,现在让我们赶上了。”姚续伍说,他所在的村子郭下村距离壶口景区有20多公里,来这里固定演出之前,村民主要的收入就是种地、种苹果。每年下来,日子过得紧巴巴,发家致富一直是全村人的愿望。

“从这里顺着沿黄景观路一直往东走,上山后再翻过一个沟就到了我们村,村子就在黄河岸边。我们村是宜川县有名的文化村,全村有600多口人,主要经济收入就是苹果。种苹果靠天吃饭,今年苹果受了冻灾,损失大,还好有表演的收入。”姚续伍说,2006年在他的牵头下,村里成立了一个斗鼓队,逢年过节出去表演挣些钱。

“当时成立斗鼓队,就是想赚钱补贴家用。刚开始村里人都不太热心,家里人也不支持。队伍成立后,一直到2010年移民搬迁前,我们还是在原地踏步,有些人就灰心了,不愿意演。关键时候还是政策帮了大家。” 姚续伍说,2010年国家号召新农村建设,郭下村整体移民搬迁,村里面貌发生了新变化。有了心劲的村民,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,又开始把古老的斗鼓表演“捡拾”起来。

“村子历史悠久,文化底蕴深厚,特别是原生态的黄土文化。很早的时候村里就有业余剧团,经常外出演戏,当时是远近闻名。重拾斗鼓表演,不但能增加收入,还能把黄河岸边古老的艺术挖掘和传承下去。政府支持,我们出力,表演斗鼓就成了全村人的一件大事。”姚续伍说,认准了演艺,村民的好日子接踵而来。

“沿黄景观路开通前,我就想着这一条旅游线上的人一定会增加,当时就想着机会来了,要扩大规模,不能像以前那样只有一个斗鼓队,我就自掏腰包,拿出5万多元,成立了一个斗鼓协会。人员从原来的90多人增加到180多人。队伍壮大了,表演的气势也出来了,演一场火一场,到处都有人请我们表演。”姚续伍说,沿黄景观路开通后,斗鼓表演引起了陕旅集团的注意,陕旅集团领导多次观看演出并和他们沟通后,决定将新策划的大型交响实景演出《黄河大合唱》节目交由他们主演。

“人家说让我们登台演唱,演员还是我们斗鼓协会的成员,有固定的舞台,我当时非常高兴。《黄河大合唱》这首歌我们村人人都会唱,而且都是扯着嗓门唱,底气足、嗓音洪亮。人家一听就喜欢,说我们这是原汁原味的原生态唱法,当时就挑了30多人签订了长期演出合同,我们也从临时演员变成了专业队伍。” 姚续伍笑着说。

记者了解到,2017年,宜川县与陕西旅游集团联手打造了大型山河交响实景演出《黄河大合唱》。演员由西安演艺集团的专业舞者和宜川当地的30名农民演员组成,共同演绎了一部军民在战火硝烟中共同抗敌、保家卫国的红色歌舞剧。自演出以来,农民演员的本色出演受到游客的一致称赞,他们目前已经同陕旅集团签订了长期演出合同,不仅有了可观的收入,而且在表演的道路上也会越走越远。

“大合唱共吸收了协会里30个人,每人每月发4000元工资,每天演出两场,管吃管住,对于我们来说,可比靠天吃饭有保障多了。”说起带领村民们演出,姚续伍觉得这是他做得最对的一个决定。

在姚续伍的队伍里,最小的演员25岁,最大的60多岁,60岁以上的演员有4个人。他们在《黄河大合唱》中扮演的都是老百姓的角色:拦羊老汉、拉船纤夫、邻家大婶……这对于从小就在黄河岸边长大的他们来说,是最熟悉不过的人物形象,本色出演加上导演的技巧指导,他们很快就和专业舞者同台演出,游客们更喜欢他们的角色形象,争相合影拍照。连导演熊继文都不由地竖起大拇指,表示有机会一定带他们上更大的舞台。

“没有姚会长,我们村里的人日子不会这么舒坦。”郭下村55岁的白金芳说,她家一共9口人,去年参加黄河大合唱后,稳定的收入让日子有了明显起色。今年,她丈夫也加入到了合唱团的队伍里。

郭下村村民感受如此,合唱团内,今年46岁的来自下山村的刘彦荣更是感同身受。“我们村在沟里,都是山坡地,十年九旱,娃娃有病,是村里的困难户。姚会长知道我的情况后,帮了我一把,把我弄到了合唱团里,现在我是越演越有劲。”刘彦荣说,家里有4口人,靠十多亩花椒为生,然而连年的冻灾加上一个女儿心脏病手术,使家里入不敷出。姚续伍对壶口一带的文艺爱好者很熟悉,了解这一情况后,他主动上门劝说刘彦荣和他一同演出,因为会扭秧歌、会唱歌,斗鼓、腰鼓、胸鼓样样精通,多才多艺的刘彦荣通过了考试。妻子在家务农,他开始专职演出。他说:“演出半年来,感觉压力小多了,对以后的生活也有心劲了。好好干,争取早日脱贫。”

姚续伍告诉记者,大半年来,会员的观念发生了极大变化,刚来时都是以讨生活为目的,有空还弄弄苹果、庄稼什么的,现在都把这当一份职业来做,白天演出,晚上回去加班排练学习,很敬业。有好多人都把土地给别人承包出去,专心演出。看到大家这么努力,他也有了一个更大心愿,要把大家带出去,不仅要在黄河边演,还要去省城,上星光大道,实现更大的梦想。

打斗鼓 扭秧歌

汉子婆姨齐上阵

从壶口景区往东走,大概10里路程,就来到了羊家庄——这个原本不知名的小山村,因为旅游业的发展,目前已经成宜川县有名的旅游新村。

因沿黄景观路从该村通过,又加上毗邻壶口瀑布,全村人靠开农家乐发家致富。如今,以羊家庄为中心的旅游餐饮业开始向周边村子辐射,带动了更多的农民加入到旅游服务业的大军中。

“今年苹果受灾了,眼看收入保不住我们两口子生活,就来这给游客表演斗鼓。农家乐老板每年给我开两万元的工资,两口子一年挣四万,我们在这里顺便卖些小米、花椒等土特产,今年的生活是有保障了。”村民马学平说。

马学平表示,往年主要靠10亩苹果收入,还算稳定,然而今年开春苹果花受冻了,这让马学平为一家七口人的生活着急上火。

“我们爱热闹,逢年过节都要打鼓红火一阵子,去年农闲时来羊家庄断断续续地表演,挣点外快。今年受灾了,地里也不忙了,农家乐老板就和我们商量能不能常态化演出,我当然愿意,一来给家里增加些收入,二来我自己爱文艺,再累也高兴。”马学平的妻子杨春霞高兴地说。

从3月份开始,马学平一行5人开始在羊家庄北京知青旧居农家乐常态化演出,每天上午十一点开始迎接客人,晚上八点篝火晚会结束后才能回家,这一天里,他们唱民歌、扭秧歌、打斗鼓,稍微一空闲还会被游客拉去合影和“现场教学”,每一辆驶进农家乐的车辆,都受到他们隆重的打鼓迎接,每一拨离开的游客,都享受到了他们热情的欢送。

“这个表演挺有意思,本来就是来这里吃顿饭,没想到有这些民俗演出,斗鼓‘斗’得特别尽兴,气氛起来了,我们都忍不住上去一起跳跳,挺好玩的。”一名来自北京的游客告诉记者。

像马学平一样的农民演员,在羊家庄的各个农家乐里都有,他们大多数早上五点多要去地里忙农活,上午十点多再开三轮车赶到羊家庄进行民俗表演。尽管很累,但是在他们跳跃欢腾的身影上,在他们淳朴温暖的笑脸上,丝毫看不到对生活的不满与抱怨,反而是为生活尽了心劲不断努力的身影。斗鼓表演不仅为游客带来陕北的地域风情体验,也为这些祖辈为农的百姓开创了一条脱贫致富之道。


网站地图